佛家常說人生皆是隨緣而來,我與民盟的關系就證明了這一點,。人生在世固然受時代支配,,但偶然性因素也非同小可。這個偶然性因素,,就是“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文革時期,。生長在貧窮且荒涼的鄉(xiāng)村,,無書可讀,是那個年代的常態(tài),。大約在1976年秋天,,我從鄰居家發(fā)現(xiàn)了一本殘破不堪的《新中國觀感集》,書紙已呈黑黃色,。這本書作者署名“陳嘉庚”,,那時我當然不知道此公何許人也。對于中學生來說,,這本書實在沒有什么可讀性,,但我還是如饑似渴地翻騰了好幾遍。從書中發(fā)現(xiàn),,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行列當中赫然有“張瀾”的姓名。我遍問左鄰右舍讀過書的成年人,,張瀾是誰,,他們都是一臉茫然。1978年秋天,,考入大學以后,,由于所學是歷史專業(yè),逐漸把張瀾與民盟對上號了,,了解到民盟是現(xiàn)代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做夢都沒想到,后來我居然成了民盟的一員,而且為她工作了三十多年,!
我所在的宿州,,早在1950年,就有民盟盟員開展組織活動,。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盟務活動沒有能夠持續(xù)下去。直到1986年秋冬之交,,如魯?shù)铎`光的兩位老盟員吳芝庭先生和梅煥亭先生,,輾轉(zhuǎn)通過他們的學生——民進的會員、也是我的同事找到我,,詢問是否愿意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我認真學習了他們轉(zhuǎn)送來的民盟章程和盟史材料,感到這樣一個由中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政黨,,我似乎不具備加入的資格,。因此,遲疑很長時間沒有回應,。萬萬沒有料想到,,在一個滴水成冰的早晨,年近八旬的吳老先生冒著呼嘯的朔風,,拄著拐杖,,步行三四里路,來到我所執(zhí)教的學校,。寒暄之余,,老人家直奔主題,告訴我說:“你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通過多方面了解到了,,符合加入民盟的條件,你就寫一份入盟申請書吧,。”老人家的誠摯,,令我萬分感動。就看在老人家耄耋之年,,不辭勞苦,,親自操持組織發(fā)展工作的份上,也不忍婉拒吧,?我想,,這也許是與民盟的緣分吧,當即表示,,今天就寫,,明天早晨送達府上,。老人家聽了,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遞交入盟申請書以后,老人家囑咐我耐心等待,。過了將近兩個多月,,老人家告訴我,民盟安徽省委根據(jù)民主黨派組織發(fā)展工作座談會紀要的規(guī)定,,宿州不作重點發(fā)展地區(qū),,你的入盟申請還不能最終確定。我想,,這也許是與民盟的緣分未到吧,。
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其間我也未與吳老先生聯(lián)系,。1987年8月底,,老人家突然通知我到他家去一趟。我一進他家的大門,,老人家就熱情地迎了出來,,興高采烈地對我說,你的入盟申請被批準了,。他把盟省委的入盟批復交給我,,叮囑我一定要妥善保存,這是你的政治身份依據(jù),。老人家又告訴我,,你是被盟省委當作在宿州的種子盟員批準入盟的。頃刻之間,,我的肩上仿佛承擔了千鈞重任,。我端詳了一下入盟批復,獲批時間是1987年8月8日,!從這一天起,,我正式成為民盟人!這個時間,,對于我的記憶來說,,刻骨銘心!這份入盟批復,,我一直和大學畢業(yè)證書放在一起,,一份見證了我的書生本色,一份見證了我的政治身份,。緣分真的到了,!
和我同時被批準入盟的還有一位高校教師,。從那時起,宿州恢復了民盟省直小組,。雖說僅有四名盟員,,組織生活倒也有聲有色。1990年初,,我被邀請為當時的縣級宿州市政協(xié)委員,。在這年春天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吳老先生通知我去他家說點事,。這次梅老先生也在座,。老人家鄭重地告訴我:“我們兩位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對于盟務工作,,越來越力不從心了,。今后,民盟在宿州的工作就交給你了,,希望你勇敢地肩負起來,。當然,這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奉獻性的工作,。你以后就以民盟宿州小組代表的名義參加社會活動,你不能推辭,!”老人家的話語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我聽了以后,,驚愕得不知所措,。組織規(guī)模雖小,但接手工作就意味著要承擔一份政治責任,。年甫而立,,寂寂無名,自忖何德何能,,堪以膺此重任,?兩位老人家看到了我的踟躕, 再三鼓勵我,,不要畏難,,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鍛煉,,你一定會很快成長起來的,。就這樣,我接過兩位老人家在宿州傳遞的民盟薪火,,一干就是三十年,。
既然是有緣人,,就為她奮斗吧!三十年來,,民盟在宿州的每一項工作,,都與我息息相關。一波三折,,九曲十八彎,,民盟在宿州由當初的四名盟員發(fā)展到今天將近百人的總支部委員會,規(guī)模不算多大,,但堅守住了組織的進步性、精英性和代表性底線,。從縣級宿州市到省轄宿州市,,我們從小組到支部、到總支,,盟務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無論是參政議政,還是社會服務,,抑或自身建設,,還有理論研究,所取得的成績,,多年來屢次獲得民盟中央和民盟安徽省委的表彰,。當然,成績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是集體力量的凝聚,,我不過是個工作召集人和牽頭人而已。寒來暑往,,三十年的歲月匆匆流逝,,我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人,遵循自然規(guī)律成為“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的老者。三十年的韶華時光,,一半都獻給民盟了,!這一輩子,除了是個教書先生,,更是個民盟人,!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2020年11月,,我退出了民盟在宿州的工作崗位,。憶念當年的引路人,吳梅兩位老人家早已身歸道山,。我可以畢恭畢敬地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您們二老交給我的接力棒,我已成功地傳遞給了后來人,!回首三十年的盟務工作,,還有哪些事需要絮叨一番呢?那就談幾點感受吧,!有的盟員問我,,是什么力量支撐了你這三十年的工作?我的回答就四個字,,“誠,、挺、勤,、細”,!
“誠”,是儒家文化的傳統(tǒng),。“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代以來的理學家們教人安身立命首先要講求一個“誠”字。民間俗語,,“心誠則靈”,!誠者,誠摯,、誠懇,、誠實,這是個工作態(tài)度問題,。本著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yè)負責,、對民盟章程和盟員負責、對公理良知負責的精神,,還有什么困難不可以克服,?尤其是對待盟員,只有“誠”,,才能凝聚力量,,才能追求“仁”的境界,“仁者,,愛人”嘛!
“挺”,,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由于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肩負著特殊的政治使命,加上政治聯(lián)盟的特點,,要想把各項工作做得風生水起,,其難度可想而知。盟員分散在許多個單位,,都承擔著繁重的本職工作,。包括我在內(nèi),班子成員都是兼職,。所在單位安排的本職工作,,無論多么繁重,都必須不折不扣,、保質(zhì)保量地做好,而且要走在前列,。盟務工作,,同樣重要,在所需要的時間上與本職工作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沖突,。這樣以來,,就要千方百計地加以兼顧,以致每日每時,,無時不在工作狀態(tài)之中,。一天到晚,腳不停步,,真可謂風雨兼程,。既然做了民盟人,而且肩負其一方重任,,就要挺起腰桿,,激流奮進,勇往直前,!
“勤”,,是指對工作的責任。作為兼職盟務工作者,,必須勤奮,、勤懇、勤勞,。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結(jié)合本兼各職給自己列好一天的工作日程表,,按時間段落循序推進,努力做到章法不亂,。其次,,各項工作要走在最前面,不推諉,、不拖沓,、不怨尤,為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再者,,身處工作第一線,不能動口不動手,,必須做到“能謀,、能斷、能干”,!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三十年來的盟務工作,朝朝暮暮都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細”,是處理事務的方法,。盟務工作千頭萬緒,,而每一項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定性,其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待每項工作,,都盡可能地做好周密的計劃,,以文件或備忘錄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任務分解到人,。不僅要安排一天的工作,,而且要謀劃好一周的工作,乃至更長時段的工作,。心細如發(fā),,有時還難免百密一疏,何況粗枝大葉,!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規(guī)律、規(guī)章和規(guī)矩的作用,我欣然走下民盟在宿州的工作崗位,。然而,,作為一名老盟員,我與民盟的因緣,,此生此世是“斬不斷,、理還亂”,永遠是民盟人,。只要組織上安排給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會像當年一樣披掛上陣,一往無前,!走筆至此,,想起南宋末年愛國詩人謝枋得的詩句,“未了因緣不自由”,。結(jié)緣民盟,,民盟永遠令我夢縈魂牽,早已是身不由己了,!
值此民盟成立八十周年之際,,草成彈詞一首,,以表慶賀,,兼抒情懷,?!睹衩顺闪耸苣旮袘选?,詩云:
沐雨迎風八十秋,,初心不忘預洪流,。
民生關注深情致,,國是奔波熱血酬,。
瘦馬奮蹄肩重負,滄江擊水蕩輕舟,。
青山事業(yè)春常在,,何計書生已白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