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恒(1898—1961),原名永時,,曾用名渠統(tǒng),字子恒,,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上良鄉(xiāng)楊家莊村人,。他出身名門望族,幼時家庭一貧如洗,,靠父老鄉(xiāng)親資助先就讀于家鄉(xiāng)私塾,,后畢業(yè)于靈臺高等小學,并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甘肅省立第二中學(現(xiàn)平?jīng)鲆恢校?/p>
1933年初,,楊子恒任隴東綏靖司令,,駐節(jié)平?jīng)觯I銜隴東13 縣軍政,。他治軍嚴明,,所部秋毫無犯,薄稅輕賦,,興學育人,,平?jīng)稣吻迕鳎數(shù)匕傩占娂姺Q贊楊子恒勤政愛民,,頗具治國安邦之才,。
1936年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楊子恒發(fā)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只身前往西安拜會中共中央周恩來副主席,響應中共中央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戰(zhàn)略決策,。“七七”事變發(fā)生后,,楊子恒被河南省主席劉峙以“部隊中有共黨”的罪名逮捕,關押一年,,其間嚴刑拷打,,刑訊逼供,要楊子恒供出部隊中的共產(chǎn)黨員,,但楊子恒寧死不屈,,后被于右任、張治中,、周恩來等營救出獄,。1942年3月,楊子恒在民盟領導人張瀾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捐款創(chuàng)辦《人民日報》雜志,,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宣傳民主政治,,反對國民黨一黨專制,。1949年9月,,楊子恒以民盟中央組織委員的身份應周總理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出席開國大典,,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0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楊子恒當選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兼省交通廳廳長,。在任期間,楊子恒嚴于律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對夫人,、子女和親屬要求十分嚴格。當時夫人完顏芬芳在涇川縣王村公社一所村級小學擔任民辦教師,,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每月只有5元補貼,她寫信給丈夫,,讓他給涇川縣的相關領導打招呼轉正,,提高工資待遇。楊子恒回信告訴她,,“我是人民公仆,決不能違規(guī)給家屬安排工作,。你要安心工作,,用工作業(yè)績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完顏芬芳最終聽從丈夫勸解和安排,,扎根農村教育30 多年,,直到晚年,她仍只享受民辦教師待遇,,卻無怨無悔,。
1952年,楊子恒回家鄉(xiāng)平?jīng)錾狭伎赐l(xiāng)親們時發(fā)現(xiàn),,上良只有一所小學,,設在一所破廟里,一百多名學生只有兩名粗通文墨的先生教導,。他多次和區(qū),、鄉(xiāng)干部商議,,并說服父母親捐出了十畝上等土地,資助銀元4千塊,,在上良公社街道東面古城修建教室15間,,教師宿舍5間,大禮堂3間,,教師灶房3間,,廁所4間,還為學生每人縫制衣服一身,,贈送筆墨紙硯等學習用品,。新建成的上良小學成為當時靈臺縣西部地區(qū)最大的完全小學,時至今日,,六,、七十歲的靈臺西部四鄉(xiāng)人民還念念不忘楊子恒的這一善舉。
50年代中期“三反”運動期間,,有職工反映時任交通廳機關食堂伙食管理員楊建平(楊子恒侄子)有貪污浪費現(xiàn)象,,楊子恒當即安排調查組對機關食堂賬目進行審計,發(fā)現(xiàn)食堂月開支超標,,伙食費用短缺達100多元,。事情發(fā)生后,楊建平向楊子恒哭訴求情,,楊子恒恨其不爭,,答曰“正因你是我侄子,就更應嚴格要求自己,,而非借機做貪墨之事”,,并堅決向廳領導如實上報審查結果,廳領導考慮到楊子恒的關系,,建議讓楊建平個人賠付伙食費短缺部分并作出檢討,,但楊子恒卻堅持要按照紀律要求,對其從嚴處理,。后經(jīng)廳黨委研究,,最終對楊建平做出“賠償伙食費,開除公職,,責成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處分,。
1956年秋,楊子恒應邀出席在靈臺縣舉辦的靈千公路通車慶典儀式,,靈臺縣上良公社的干部群眾得知楊子恒回鄉(xiāng)的消息后興奮不已,,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筵席,殺雞宰羊宴請楊子恒,表達家鄉(xiāng)人民對他的感激之情,。但楊子恒看到滿桌酒菜時十分不滿,,嚴肅批評了上良公社領導搞特殊化、超標準接待的問題,,當即讓服務員把這桌豐盛的飯菜送到人民公社大眾食堂,,和上良公社群眾共同進餐。
如今,,楊子恒離開我們已近50多年了,,但他的卓著功勛和道德風范,仍然在故鄉(xiāng)平?jīng)鲮`臺這塊熱土上為人民所傳頌,。
作者:白旭 平?jīng)鍪徐`臺縣百里學區(qū)退休教師
周彥君 民盟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委員會主委,,靈臺縣一中副校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