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回顧民盟的光輝歷史,迎接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暨蚌埠民盟組織成立70周年,,特編輯《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系列專欄,以此紀念民盟先賢,,展示民盟先進人物事跡,,使廣大盟員以盟為榮,攜手前行,!
胡 愈 之
——中國出版界“運籌帷幄的主帥”
胡愈之(1896~1986),,男,原名學愚,,漢族,,1896年9月出生于浙江上虞縣(今上虞市豐惠鎮(zhèn))。中共黨員,。1946年加入民盟,,歷任民盟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常委兼秘書長,,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第三、四,、五屆民盟中央副主席,。1985年9月史良主席逝世,胡愈之任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代理主席,,旋于198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胡愈之簡介
胡愈之青年時代投身于“五卅”運動,,抗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1931年回國后,,與鄒韜奮等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編《東方雜志》和《世界知識》等刊物,長期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同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進行不懈的斗爭,,是我國進步文化出版事業(yè)的先驅者之一。1935年他與沈鈞儒,、鄒韜奮等共同發(fā)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并參與籌劃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解放前,,他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和愛國民主運動,,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業(y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他為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人民的文化出版、文字改革事業(yè)和開展人民外交活動,,為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創(chuàng)立民盟馬來亞支部
胡愈之在新加坡建立“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任主任委員,。接著在緬甸、越南,、泰國相繼建立組織,,設“中國民主同盟星洲辦事處”聯(lián)系這一全南洋范圍的民主運動。民盟海外組織的第一炮是反對內戰(zhàn),。1946年6月8日《南洋商報》刊載“民盟星洲辦事處電國府及中共反對內戰(zhàn),,要求美國勿對內戰(zhàn)任何一方作軍事援助”的引人矚目的新聞。胡愈之先生指明:“民盟在國外的主要任務是從事宣傳教育”,,又說:“民盟不直接參加當?shù)氐恼位顒?,但對當?shù)氐拿裰鬟\動,決不能漠不相關,。”馬來亞和東南亞各國的盟員達數(shù)千人,,參加者不但有新聞工作者、教師,、店員,、小業(yè)主,還有開明的工商界人士,。1948年6月馬來亞英殖民當局根據緊急法令宣布取締民盟組織,。但是民盟對華僑社會民主運動的影響久而不衰。
新聞出版
胡愈之一生與新聞出版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自幼就開始辦報,,18歲編了第一本叫《利息表》的小冊子。以后主編過《上虞聲》,,承包過《東方雜志》,,協(xié)助創(chuàng)辦出版了《生活周刊》、《文學》月刊、《世界知識》,、《新生》周刊,、《生活日報》、《國民公論》,、《南洋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月報》等,。
胡愈之長期從事新聞出版事業(yè),,他長于策劃,善于寫作,,具有很好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素質,,是推進新聞出版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難得人才。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慧眼識珠,,用人所長,任命胡愈之出任第一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他根據《共同綱領》提出的“發(fā)展人民出版事業(yè),,并注意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信書報”的要求,深入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提出具體的方針、辦法和步驟,。正如吉少甫在《革命的啟蒙師》一文中所說,,從開國到1954年出版總署存在的這一歷史階段的中國出版界,胡愈之“是運籌帷幄的主帥”,。他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新型的出版機構,、新的體制,出版革命書刊和知識性讀物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1949年9月,,在胡愈之等人的籌辦下,第一次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毛澤東在胡愈之和陸定一的陪同下,,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和工作人員。毛澤東并為會議題了字——認真作好出版工作,。胡愈之在會上致開幕詞,,并作了題為《全國出版事業(yè)概況》的報告。
學術成就
早在30年代他就主張文字走拼音化的道路,。他的《關于大眾語文》(《獨立評論》1934年第109期)一文,,闡明了他對大眾語文的看法:“‘大眾語’應解釋作‘代表大眾意識的語言’,。”“大眾語文一定是接近口語的。”1935年,,他在《我們對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宣言上簽名,,擁護拉丁化新文字,。他在《“五四”與文字改革》(《新文字半月刊》1951年第68期)一文中肯定了五四運動打敗了文言文,、建立了白話文的新陣地的功績,提出漢字的存廢問題,,并辯證地提出“文字和一般的精神生活的方式相同,,不能用命令來廢除,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加以改造,,一定只有通過長期的逐漸改造的過程,,到最后才能完全廢除舊的,建立新的,。”
1955年元旦,,胡愈之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文章《中國文字橫排橫寫是和人民的生活習慣相符合的》,詳細論證了橫排橫寫的好處:科學,,合乎人的生理要求,,節(jié)約紙張,便于標題,、插圖,、表格、算式等的排版,。在《讓文字改革工作向前大大跨一步》(《語文知識》1956年第3期)一文中,,他闡述了推廣普通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認為語言與社會生活不可分離,,語言是社會的交際工具,,也是社會斗爭的武器,時代需要有一種共同語言,,而普通話就是客觀上已經存在的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推廣普通話是加強漢民族政治、經濟,、國防,、文化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是適應全國人民要求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迫切需要的迫切的政治任務,。他號召全社會支持,、宣傳、提倡普通話,。在世界語運動方面,,他是中外聞名的活動家,,是中國世界語運動的領導者,他積極從事世界語的學習,、傳播,、組織、領導的工作,,并撰文《世界語與中國文字的改革》(《語文》1937年第2卷第2期),、《國際語的理想與現(xiàn)實》(《東方雜志》1922年第19卷第15期)、《世界語四十年》(《東方雜志》1927年第24卷第22期),、《紀念國際語理論家柴門霍夫》(《新華日報》1938年12月29日)等,,熱情宣傳世界語的理想與目的,并詳細介紹了世界語結構的11種特征及其在語言學上的價值,。胡愈之的著作還有《印度尼西亞語語法研究》等,。
為毛澤東獻策
1948年夏天,胡愈之從香港到大連,。那時李一氓正在大連主持工作,,接待了他。“毛澤東同志估計的勝利時間從現(xiàn)在起還要兩年,,在我看來,,勝利時間不要兩年,你是怎么估計的,?”李一氓問,。胡愈之胸有成竹地分析道:“除軍事形勢外,還有一個人心向背問題,。國民黨不僅軍事崩潰了,,經濟也崩潰,因而人心亦崩潰了,。你們沒有看見在國民黨區(qū)域不論哪一個階層,,都希望解放軍勝利,希望蔣介石垮臺,。”胡愈之到了平山縣不久,,就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胡愈之把自己對戰(zhàn)局的看法坦率地說給毛澤東聽,。毛澤東對胡愈之的看法也很重視,。隨后就與中共中央的其他領導人進行了研究。毛澤東吸取了胡愈之的意見,,又根據自己掌握的國共雙方的軍事形勢,,作了更為準確的分析,在1948年11月14日又寫成《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對自己原先的估計進行了更改,。他在文章中說:“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zhàn)爭進程,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1946年7月起,大約需要5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F(xiàn)在看來,只需從現(xiàn)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后世紀念
胡愈之故居,,坐落在浙江紹興市上虞區(qū)古城豐惠鎮(zhèn)城隍河沿,,始建于清乾隆前期的敕五堂,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庭院周正的江南臺門大院,,中有大廳,東西兩側各有廂樓,,外連接有跨院,,形成走馬樓格局,整體建筑寬敞宏亮,,氣勢不凡,。敕五堂大廳廊柱上“東方月上,忙開書卷課兒曹,;南畝春來,,預誡鋤犁修穡事”的楹聯(lián),傳遞出敕五堂耕讀傳家的古風,。在敕五堂院落正中間的石板甬道上,,矗立著一座胡愈之手執(zhí)書卷銅像,銅像座底書有“1932年”,,標明先生自1932年36歲那一年正式離開老家,,從此開啟他的大道之行,奔往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先生為國家和民族振興奔走操勞,鞠躬盡瘁,,成為中國知識界一位叱咤風云的文化名人,,一位德才兼?zhèn)涞闹鐣顒蛹遥晃蛔吭降拿裰魅耸俊?/p>
由民盟中央原主席蔣樹聲題寫的“胡愈之故居”牌匾懸掛在有著近300年歷史的胡愈之故居敕五堂上方,。胡愈之故居現(xiàn)為省級文保單位的清代大宅院,,“浙江省盟員傳統(tǒng)教育基地”,,從2014年11月3日起正式對外開放。(特邀編輯:張宏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